武昌剩竹的成语故事

拼音wǔ chāng shèng zhú
基本解释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出处《晋书 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武昌剩竹的典故
东晋时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执法,诚恳待人,在担任武昌太守期间,处处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节约,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铺在雪上垫路之用,把剩下的竹头做成战船的竹钉又重新用到船上,人民纷纷称赞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武昌剩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望风扑影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将计就计 |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
势力之交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故步不离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
空费词说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
时易世变 |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
饮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成竹在胸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捞一把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就想再捞一把,可是越捞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