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生烟的成语故事


七窍生烟

拼音qī qiào shēng yān

基本解释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至极;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暂未找到成语七窍生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七窍生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度己以绳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酒囊饭袋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势力之交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损人不利己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举贤任能 《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万里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衣锦还乡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黑不溜秋 梁实秋《喝茶》:“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
不治之症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