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自欺的成语故事


欺人自欺

拼音qī rén zì qī

基本解释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八:“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暂未找到成语欺人自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欺人自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及时应令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泥牛入海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吉星高照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令人神往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发综指示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以弱制强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