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成语故事


不期而遇

拼音bù qī ér yù

基本解释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暂未找到成语不期而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期而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天经地义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遏恶扬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径情直遂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孤身只影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鉴影度形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德容言功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春风风人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