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仁取义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g rén qǔ yì
基本解释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暂未找到成语成仁取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成仁取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喜笑颜开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
壮气吞牛 |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
致远恐泥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章甫荐履 |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
当仁不让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
天之骄子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
举贤任能 | 《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
遁入空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