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口燥的成语故事


唇焦口燥

拼音chún jiāo kǒu zào

基本解释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出处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暂未找到成语唇焦口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唇焦口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任人唯亲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水至清则无鱼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习非成是 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捞一把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就想再捞一把,可是越捞越深。”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有权有势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
飞檐走壁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
雨散风流 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