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吞

词语解释
并吞[ bìng tūn ]
⒈ 把别国的领土或他人的财产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汉·贾谊《过秦论》
英annex; merge; swallow up;
⒉ 吞没,淹没。
引证解释
⒈ 兼并侵吞。
引汉 贾谊 《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唐 李山甫 《乱后途中》诗:“诸侯贪割据,羣盗恣并吞。”
宋 岳飞 《御书屯田三事跋》:“祜(羊祜 )辅 晋武,慨然有并吞之心。”
⒉ 容纳合并。
引晋 郭璞 《江赋》:“揔括 汉 泗,兼包 淮 湘,并吞 沅 澧,汲引 沮 漳。”
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等强行纳入自己的范围内。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一折:“某有心併吞十七国诸侯,争奈无有妙计。”
清 无名氏 《义火可握国记》:“其后虽併吞四邻,不復染指於该国。”
柯超 《辛壬琐记》:“贼既败窜,散处 绍 属。 绍 民疲敝,无所得食,每自相併吞。”
国语辞典
并吞[ bìng tūn ]
⒈ 侵占他人财物土地或他国的领土。也作「并吞」。
引《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后,志气愈骄,有并吞天下之心。」
《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
近吞噬 兼并
最近近义词查询:
疯狂的近义词(fēng kuáng)
少数的近义词(shǎo shù)
暗号的近义词(àn hào)
稽查的近义词(jī chá)
要塞的近义词(yào sài)
作弊的近义词(zuò bì)
体系的近义词(tǐ xì)
幸福的近义词(xìng fú)
认可的近义词(rèn kě)
身分的近义词(shēn fèn)
风度翩翩的近义词(fēng dù piān piān)
果然的近义词(guǒ rán)
校正的近义词(jiào zhèng)
会商的近义词(huì shāng)
身故的近义词(shēn gù)
一贯的近义词(yī guàn)
白天的近义词(bái tiān)
参加的近义词(cān jiā)
特别的近义词(tè bié)
合力的近义词(hé lì)
爱慕的近义词(ài mù)
明显的近义词(míng xiǎn)
停止的近义词(tíng zhǐ)
自食其力的近义词(zì shí qí lì)
拜别的近义词(bài bié)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